本篇文章588字,讀完約1分鐘

5月4日,在歷城明式以前家具制作技術流傳至今的第六代徐光祥家里,徐光祥為桌子案板睜著眼睛。 郝學娟攝影

中新網(wǎng)濟南5月4日電(鄧學娟)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術第六代傳人徐光祥員工之間的墻上掛著手鋸、跳蚤、木條等員工器材,但找不到釘子,聞不到膠水的味道。

圖為徐光祥表示榫卯結構的組合方式。 郝學娟攝影

反復打磨鋸、刻、挖等幾個步驟,制作榫、刺,一塊木砧板就連在了木腿上。 為桌板挖眼睛的徐光祥向記者介紹說:全程無釘無膠,祖上榫卯技術為家具‘ 天衣無縫,堅固。

發(fā)現(xiàn) 徐光祥掌握了30種榫卯結構的制作技術。 圖為徐光祥組合榫卯結構的桌腿。 郝學娟攝影

5月4日,中新網(wǎng)記者訪問了位于濟南董家鎮(zhèn)的徐光祥家,將手工制作的八仙桌子、圓椅、書架等明式榫卯藝柴木家具擺放了整個房間。 院子里簡單的工作間是徐光祥多年奮斗的地方。

上了年紀的古稀徐光祥從18歲開始學習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術,與樹合作了近50年。

徐光祥介紹說,明式家具技術于明初由山西工匠帶入濟南,在當?shù)匮杆侔l(fā)展數(shù)百年,保存了榫卯技術等中國古代家具制造技術精湛的木工技術。

從 歲開始學習明式家具的制造技術,徐光祥與木合作了近50年。 徐光祥說,這項技術由明初山西工匠帶入濟南市董家鎮(zhèn),在當?shù)氐膫鞒醒杆侔l(fā)展了數(shù)百年,在中國古代家具制作技術中保存了許多優(yōu)秀的木工技術。 圖為徐光祥在挖木片。 郝學娟攝影

標題:【快訊】明式以前傳下來家具榫卯技藝“枯木”待“逢春”

地址:http://ppj58.cn//myjy/2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