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0字,讀完約3分鐘

中新網(wǎng)太原1月17日電(楊杰英飾)活出文化財產(chǎn),拉近現(xiàn)代人與歷史文化財產(chǎn)的距離,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一經(jīng)播出,就大受歡迎。 山西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17日透露,山西3件國寶在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屆時觀眾將目睹侯馬金代董墓戲俑、侯馬同盟書、板漆畫的風采。

【快訊】山西3件國寶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

年,《國家寶藏》第二季發(fā)售,應邀到山西博物院。 趙曙光表示,目前節(jié)目已完成所有前期拍攝,很快將如期播出。 我相信這三件國寶,乃至山西文物的社會影響很大,知名度會提高。

趙曙光說,讓文物生存的方法多種多樣,“國家寶藏”之所以廣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文化的傳承,不能古老僵化,也不能拒絕創(chuàng)新。 如果選擇表達方法,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世代的時代也能得到公眾的支持。

此次評選的國寶3件為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侯馬盟書、板漆畫。 其中,侯馬金代董的墓戲俑在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高約20厘米,寬約6.5厘米。 侯馬市牛莊董明墓出土。 文物位于墓室北壁上部,片檐頂,兩根八角形小矮柱子頂著臺面,簡潔精巧。 舞臺上有五個彩色劇俑,從左到右分別有孤裝、副末、末泥、裝旦、副凈五個角色。 其中末泥為主演,與副末和副凈為主演,以滑稽搞笑為主要復制品的早期雜劇不同,標志著中國戲曲藝術日趨成熟。

【快訊】山西3件國寶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

侯馬盟書,春秋時代,1965-1966年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 40多個祭祀坑出土玉、石質(zhì)盟書5000余枚,大部分為圭形,老年人32厘米,另有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 辭文多用朱筆寫,少數(shù)為墨筆。 廣告撰寫人有656個,大多200多字,至少10多字。 文案可以分為主盟人誓辭、宗盟類、委質(zhì)類、納室類、詛咒類五大類。 主盟人和盟約時間有異說,許多學者認為侯馬盟書是春秋末期至戰(zhàn)國初期以趙氏家為首的盟約活動的約信文件,忠實地記錄了晉國末期強族之間相互斗爭的史實,具有政治文件的性質(zhì)。 其發(fā)現(xiàn)對研究晉國歷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案等有重要意義。

【快訊】山西3件國寶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

板漆畫,北魏,通長82厘米,寬40厘米,厚約2.5厘米。 1965年大同石家寨太和8年( 484年)司馬金龍墓出土。 漆畫屏風中的兩個,之間用榫卯相連。 板面的朱漆是分為上下四層著色的《列女傳》的故事,線為黑色,人物的臉和手為鉛白,服飾器具為黃、白、青、橙紅、灰藍等顏色。 標題和榜書處再涂上黃漆,在上面寫了墨書的復印件。 畫風接近顧怠之。 標題和榜書的復印件介于隸、楷之間,氣勢生疏,作為北魏墨跡很少見。 漆畫是南北朝時期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快訊】山西3件國寶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

《國家寶藏》無疑是文博人與媒體人合作成功的典范。 我們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領域、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文博人士合作,共同探索將文物納入千家萬戶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趙曙光是這么說的。 (完)

李志

標題:【快訊】山西3件國寶春節(jié)期間亮相《國家寶藏》

地址:http://ppj58.cn//myjy/2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