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3字,讀完約7分鐘

山西忻州一古橋修復后的面貌完全不受關注

文物的修復不能改變文物的現狀

近來,古代石橋經過修復后面目全非的視頻在互聯網上備受矚目。 這座古橋被稱為鐵梁橋,位于山西忻州,可以追溯到年代或金元時代。 這座石橋修復后,除了橋拱以外,其余的部分幾乎都重新修復了,橋上的柱子、石刻等也部分丟失了。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4月22日,山西省文物局在網站發(fā)布會上指出,當地文物主管部門文物保護理念不足,監(jiān)管不到位,要求忻州方面盡快實施整改。

鐵梁橋的遭遇再次將文物修復這個話題帶入了大眾的視野。 文物到底要怎么修復,才能造成二次破壞? 最近,《法制日報》的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古橋失去了歷史風貌破壞性的修復引起了爭論

鐵梁橋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莊磨鎮(zhèn)連寺溝村,2007年6月被列入忻州市第一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于橋體承擔著現代化交通功能,近年來,當地對橋體的重要部位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大小維護。 年,忻州市文物局、忻州區(qū)政府將鐵梁橋維修工作提上日程,先后組織鐵梁橋維修方案的編制、論證、申報及工程技術招標,于年10月初啟動鐵梁橋維修,11月底主體維修工程基本完成。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但是,鐵梁橋修復前后的對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許多文物愛好者認為橋梁修復后的面貌沒有失去歷史意義。

4月21日,忻州市文物局表示,當地成立了調查組,以鐵梁橋修復工作為中心進行了全面調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古建筑修復專家祁嘉華教授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古建筑最重要的是其風貌及其承載的歷史新聞。 這次修復破壞了古橋原有的歷史風貌,實際上導致了古建筑的貶值。 從新橋的照片來看,它沒有使用以前的材料。 那么,以前的材料去了哪里? 如果這些材料失蹤,也有可能構成文物犯罪。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近年來,文物修復后遭到破壞并不新鮮。 年,被譽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綏中小河口長城為1、2公里的城墻和地面,在修復過程中直接鋪在水泥硬化路面上。 杭州秋水山莊這座民國古建筑,其漆色斑駁的門樓和外墻被涂上了黃色的油漆。 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蓮寺彩塑重新粉刷金漆,煥然一新,佛像頭上系著前所未有的絲帶。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雖然很多史跡不能使用了,但它是那個時代的象征,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文化新聞,具有唯一性。 祁嘉華認為,利用歷史遺跡開展旅游雖然本意不錯,但在當地并未從事文物保護工作。 用現代技術評價古人是很粗糙的方法,有新材料、新技術,但沒有歷史的滄桑感和魅力。 兵馬俑、大雁塔、懸空寺等古老而反復修繕,但吸引力并未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保存了原有的文化基因。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文物必須像舊的破壞原真性一樣修理

在實踐中,文物修復應該以什么標準進行? 怎樣才能在美感和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

根據文物保護法,維修、保養(yǎng)、移動不可移動文物,必須基本遵守文物的現狀。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規(guī)定,修復應當保護現有實物的現狀和歷史新聞,必須以現有的、有價值的實物為首要依據。 獨特的以前傳入的技術必須保存,所有的新材料、新技術都必須經過前期的試驗和研究。 準確把握審美標準,追求完善、華麗改變文物原狀刻不容緩。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長周榮指出,在以往的實踐中,國際國內對文物的修復有新舊兩種不同的構想。 一是目前國內常見的構思,是按照文物的原狀進行修復,修復材料、技法等應與文物的原狀相同。 這樣修復的文物渾然一體,通??床坏叫迯偷暮圹E。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既然修復了,就應該區(qū)別原來的和新修復的。 這是新舊做法不同,在不影響美觀的基礎上,將故意修復的部分在顏色上稍加區(qū)別來解決。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無論哪種修復理念,原真性都應該是文物修復的主要大體。 文物修復必須符合文物的時代及其原本,必須與原有的文化風貌一致,不得隨意編輯。 在修復過程中,必須在維持原真性的基礎上平衡美感和實用性,不能因為文物與現在的審美不一致而破壞原真性。 周榮說。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祁嘉華認為,文物修復在形式上多次是古老的,即必須保持歷史原真性,體現那個時代的技術水平。 文案中多次提到文化基因,也就是多次提到那個時代的審美,時代風貌,比如唐代喜歡豐滿,宋代喜歡秀氣,瘦弱。 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請專家建議文物的時代風貌是什么,相應的技術是怎么樣的。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在采訪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表示:修復文物的標準一直發(fā)展很快,中國歷來喜歡思想脫胎換骨,目前西方公認的大致是&lsquo。 照舊修理。 修復是一個不斷探討的過程,這是一個學術問題,在科學上應該慎重。 個人覺得,如果能和當地的生態(tài)以前傳下來,符合當地的審美就好了。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建立多方參與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文物的破壞性修復在很多地方發(fā)生。 目前,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視。

根據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情節(jié)嚴重的,由原發(fā)證機關吊銷資格證書: (一)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擅自進行建設工程或者爆破、挖掘、發(fā)掘等工作的(二)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的,其工程設計方案未經文物行政部門同意,由城鄉(xiāng)建設計劃部門批準; (三)擅自移動、拆遷不可移動文物的。 (四)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明顯改變文物原狀的。 (五)擅自在原址重建所有被破壞的不可移動文物,造成文物破壞(六)施工單位未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格證書,擅自從事文物的維修、移動、重建。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在 采訪中,周榮認為,各級文物根據其等級,由相應的文物主管部門進行保護、修復批準。 根據以往的一點例子,鐵梁橋的情況應該開始相應的行政審查程序。 首先,必須檢查該修復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其次,對不符合要求的文物管理部門和負責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說明責任。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在文物保護修復過程中,反復需要文物主管部門主導、文物專家和科研機構參與的機制。 除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外,文物專家也應當積極參與文物修復方案的提出和實施過程。 并應當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對不符合文物保護要求,擅自破壞文物的所謂保護方案和方法,作出決定的決策人、部門和審查專家,進行責任追究。 周榮說。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祁嘉華認為,鐵梁橋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必須按照現有規(guī)定,在古橋修復前事先報批,并提出遺址修復方案。 現在的方案是誰提出的,是怎么通過的,必須調查。 另外,地方政府要利用當地資源辦小事件的時候,應該進行專業(yè)的操作,而不僅僅是熱情,更不能拍腦袋實施。 政府必須借用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發(fā)揮專家的力量,這樣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周榮建議,在文物保護過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可能存在資金缺口,國家應設立相應的基金或專用資金,加大地方文物保護支持力度,彌補資金缺口。 (記者韓丹東實習生尹玉雙)

譚鵬

標題:【快訊】文物修復不能改變文物原狀

地址:http://ppj58.cn//myly/9296.html